第18章 提亲(1 / 1)

水乡人家 乡村原野 1791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水乡人家最新章节!

江二婶听得一惊:这么说,郭家有一百五十亩田?

果真是家底丰厚啊!

她和江大娘对了一眼,又不动声色转开目光。

江大娘心里粗略算了算:农田收入加上农闲时女人织锦织布所得、男人做手艺挣的收入,郭家日子如何可想而知了。

她看郭家家底,其用意有二:

其一,当然是想为江家结一门富亲,没人想结穷亲的。

其二,光看家底还不够,毕竟江家要娶郭家闺女做媳妇,而不是嫁闺女到郭家做媳妇,她是通过郭家二老看其子女。在她想来,郭家二老如此会操持家业,将儿子儿媳调配得如此停当,那郭清哑在他们教导下,想必能力也不差。

这么一想,江大娘对这门亲事就有几分满意了。

晌午,郭守业回来后,双方坐到堂上商谈亲事。

江大娘和郭守业两口子都很矜持,主要由两个媒人居中说合。

江二婶便说她大哥家有五十亩田地、百多亩竹林,还有祖上传下的竹篾手艺,如今又在镇上开了铺子,是毛竹坞数一数二的庄户人家。

郭守业和吴氏很镇定,丝毫不为所动。

因为江家家业在他们眼里也就过得去罢了。

他们更关心江明辉,所以反复寻问他的情况。

江二婶便把江明辉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没有。

蔡大娘不甘示弱,也把郭家和清哑狠狠夸了一遍。

江大娘听了低下头,用心剥花生米吃。

江二婶却疑惑地问:“我前儿怎么听人议论,说清哑话说不全乎,所以张家不满意,才退亲了。可是有这回事?”

说亲便是这样,若请的媒婆,一般当着张家吹捧李家,再言语间揭张家的短处,示意他别太挑剔;当着李家则捧张家,也一样敲打李家,不让他太得意,如此方是撮合的手段。

眼下这门亲,做媒的是双方亲戚,自然各自为各自打算。

江二婶因为郭家家业厚,郭守业两口子架子端的足,虽说求亲应该男家赶着女家,但也不能让他们看轻了江家,所以借清哑退亲一事敲打,意在提醒他们:你闺女可是被人退过亲的。

不管清哑会不会说话,退亲终究是不光彩的事。

这话必须她来说,江大娘是不能出头说的。

因为蔡大娘告诉过江大娘退亲缘故,若再提,便不妥了。

果然,要脸又护崽的郭守业和吴氏听了这话顿时变色。

蔡大娘急忙道:“他二婶,这事我早就跟明辉娘说了,都是张家那小子和李家闺女不要脸,和清哑不相干……”

噼里啪啦,她将前事又说了一遍。

她也是一张刀子嘴,俗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蔡氏那张利口便是自她传承来的,因此骂了张福田和李红枣一个狗血淋头。

郭守业沉声道:“退亲怎么了?人家做了丑事还不许我们退亲?哼,我郭家闺女能干的很,我还给她准备了二十亩田做嫁妆,还怕嫁不出去!要不是先前舍不得把她嫁远,我也不能把她说给张家那小畜生。哼,我只要放出风去,上门提亲的不知多少!”

吴氏也点头,淡笑着看向江大娘,仿佛明白她的心思。

江大娘先听说有二十亩田做嫁妆,大喜;听到后来就有些心慌;再被吴氏瞄了一眼,又有些心虚,暗怪二弟妹撩拨得过了头,惹得郭家老两口发火。

她还真怕郭家放出口风,引得求亲者踏破门槛。

因此她忙笑道:“他二婶,这都是那些人瞎编乱说的。我上回听蔡嫂子说这事,就气得不得了,骂他们嘴上不留德。要说这事可一点都不怪郭家侄女。郭家嫂子,说归说,我还没见过侄女呢。”

江二婶也道:“都怪我,听是风就是雨。是好是歹,把侄女叫来一瞧,不都清楚了。真金不怕火炼么!”

她也不压了,也不吹了,生恐再惹郭守业生气。

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该查看的还是要查看。

要是郭家闺女太不像样,江家也不能答应这门亲事。

吴氏便对阮氏道:“喊清哑下来。叫别织了。没个白天黑夜的熬,把眼睛熬坏了怎办?快吃饭了,叫她来帮她嫂子炒几个菜。”

她当然不是等闺女炒菜吃饭,而是有意让清哑显露手艺。

阮氏便牵着郭巧上楼去喊人。

还没上去呢,清哑已经下来了。

因为楼下说话声音太吵,惊动她了。

看着安静步下楼梯的少女,江大娘和江二婶瞪大眼睛。

等清哑来到面前,江二婶急忙站起,拉着她手赞道:“哎哟,真是大小姐,又斯文又好看!郭家嫂子,瞧你把闺女养的,比那大家子千金小姐还要金贵呢!瞧这手,怕是从没做过田里活计吧?”

吴氏傲然道:“她三个哥哥,还用下田!”

说着给清哑引见,“清哑,这是江家二婶子。”

清哑对江二婶微微点头。

吴氏又指江大娘,“这是江大娘。”

清哑同样点点头。

吴氏见闺女不叫人,心里发急,忙岔道:“我家清哑织锦织布可都是一把好手,绣花也好,菜也做的好,她还会……家务活没有她不会的。”

她吹顺了口,差点将清哑会弹琴识字的事说了,好险忍住。

江二婶顿时惊叹,又要看清哑织的锦。

江大娘也目光炯炯地盯着清哑,恨不得将她拆开来细看。

吴氏便让清哑上楼去拿。

清哑对眼前阵仗有些摸不着头脑。

她看了江大娘一眼,转身上楼,拿了匹锦下来。

江大娘和江二婶见那华丽的织锦,再不怀疑清哑能力;而清哑虽然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却举止从容大方,一点不怯人,她想,就算真是个哑巴也能娶了。

吴氏适时地解决了她最后疑虑。

她拉着她们去厨房,看清哑炒菜。

清哑炒菜的时候,蔡氏在下烧火,她必须要吩咐:什么时候要大火,什么时候要小火,这就不得不开口说话了,也证明了她不是哑巴。

阮氏蔡氏也有意不插手,所有切菜配菜都是清哑自己来。

那个刀工,江大娘自觉做了几十年饭,也比不上她。

清哑炒了几个菜,展现了手艺,便开饭了。

那味道自然不必再赘述。

饭后,一切都水到渠成:经双方一番议论,这门亲便定下了,并约好八月十五这天江家二老和媒人亲率江明辉上郭家下定。

八月十五,寓意团员么,是个好日子。

这一切,清哑丝毫不知。

她吃过饭,又上了楼。

她可不是偷懒不干活,她有正经大事做。

她在研究织锦!

在她前世,织布也好,织锦也好,手工已经失传,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少数老人会。清哑旅游的时候,有幸见过纺车和织机,并对黄道婆其人其事产生强烈兴趣。为此,爸爸帮她找了许多资料,让她参考。但也仅限于参考而已,她并没有机会亲自尝试。

所幸,她对毛衣编织很感兴趣,又很有天赋。

今生,托原主的福,她精通织锦和织布。

两世知识融合,她心生宏愿:要像黄道婆一样做出一番成就来。

前世她努力藏拙,尽量过得平淡,也不过如此。

今生她想换一种活法,若能绽放光彩,她不介意被万人瞩目。

所以,她买来纸笔后,便埋首设计织锦图样。

设计织锦很繁杂,先在纸上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打出网格图,在其上绘出图案。每一个纵向方格代表一根彩色经线,每一个横向方格代表一根彩色纬线。花样越复杂,变化越繁多。所涉及彩线颜色越多,设计越复杂。

前世,她常绘这种图,却是为编织毛衣设计的。

她能用两根竹针,外加一根钩针,织出涉及六七种颜色图案的毛衣,比机器织的还要精美。

但织毛衣用的最细的线,也比丝和纱线粗许多倍。所以,同样的图案,要想通过机器织出来,不仅要将创意图放大许多倍,还要考虑机器的功能,或者改进织机,否则,任意添加改进是没有用的。

首先,这是一项需要潜心钻研的工作。

经年累月、持之以恒是肯定要的,不然光盯着那密密麻麻的网格图,就能看得人头晕眼花,更别说设计花样变化和织锦方法了。

清哑不缺恒心和毅力,也能坐得住。

当她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通常心无旁骛。

其次,这还是一项需要丰富灵感的创作。

清哑这方面的灵气不敢说逼人,也超出一般人许多。

她很自信自己能做出成就来。

事实上,她很快就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她自己设计了花色图样,能很从容将它织出来。之前拿给江大娘她们看的,就是她前些天织的。

眼下她在做的,却涉及改进织机的创意。

这个很难!很难!很难!

所以,江大娘她们来来去去,她一概无心理会。

正埋首桌前,郭巧和郭俭上来了。

叫了两声“小姑”,也没得到回应。

郭巧已经习以为常了,自问自答地说不停。

“小姑,你在做什么?”她伏在桌上问。

“小姑,你做嫁妆吗?”她自答。

“这是什么嫁妆?”郭俭看着图纸困惑。

“小姑,你嫁人了还回来不?”郭巧又问。

“小姑,我跟你一块嫁人。”小女娃舍不得姑姑。

“你长大了才能嫁。”郭俭道。

“小姑,江家在哪里?”郭巧问道。

“老远,老远。要坐一天船。”郭俭充内行。

“瞎说!”

两娃争执起来。

清哑这才被惊动,抬起头看向郭巧。

郭巧赶忙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清哑问:“谁说的?”

郭巧忙道:“娘说的。”

郭俭也道:“奶奶也说了。”

清哑不能无动于衷了。

难道先前那两个妇人是来为她做媒的?

什么江家?

正疑惑,楼下传来争吵声,似乎就在说这事。

她想了想,小心将桌上图纸卷起,笔墨等收拾妥当,然后一手一个,牵着二小下楼。

i954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