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礼贤下士(上)(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这时,卡尔·本茨正拖着沉重的步伐、垂头丧气地向自己位于奥特伯恩大街49号的公寓走去。////现在的他很累,心情也很沮丧。他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整整跑了一天,却没有卖出一台样品,也没有找到一个投资人。

卡尔·本茨于1844年出生在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父亲原本是一位火车司机,但是在他两岁死于一场事故,于是,他的母亲不得不承担起养活整个家庭的重任,通过贩卖自制的烟斗谋生”“。卡尔·本茨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于自然科学特别是机械工程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家境清寒,他中学尚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依靠在钟表店替人修理钟表养家糊口。这使得他一直无法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只能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机械原理和机械构造等课程。

19世纪是工业革命在欧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世纪,也是各种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的世纪。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蒸汽机提供的有限动力已经渐渐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着寻找新的动力源。1794年,英国人哈德逊·斯特里特提出了直接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以解决蒸汽机能量损耗过大问题的思路。1833年,英国人弗莱彻·莱特又提出了直接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思路。1860年,法国人约瑟夫·勒努瓦仿照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虽然这台煤气机的热效率仅为4%,但它仍被认为是内燃机的雏形。

此时的卡尔·本茨也在工作之余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辛勤的努力,卡尔·本茨很快就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瓶颈和解决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1864年,卡尔·本茨形成了在点火之前,将可燃气体进行压缩以提高煤气机热效率的设计思路。1866年,卡尔·本茨设计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它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转速为156.7转/分钟,功率为4.4马力,压缩比为2.66,热效率达到14%并且运转平稳。卡尔·本茨敏锐地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内燃机将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工业动力源,而自己设计的这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无疑将拥有巨大的市场。于是,卡尔·本茨为这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申请了专利,又辞去了钟表店的工作,来到普鲁士西南部的工业中心斯图加特,希望能够找到一位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企业家做自己的投资人,支持自己在内燃机领域的研究,并将自己设计出来的这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投入工业化生产。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卡尔·本茨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时的普鲁士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并不长,企业家们还醉心于蒸汽机的伟力而不能自拔,他们要么压根不相信这台小到不起眼的机械能够带来比那些体型巨大的蒸汽机更加强大、持久的动力,要么不愿意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这个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收益的项目中。只有一个名叫埃尔温·迪特里希的锅炉商人对这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表示愿意愿意出资支持卡尔·本茨的研究,但前提是卡尔·本茨必须将这台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专利权转让给自己。卡尔·本茨不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这样拱手让人,希望再考虑考虑。埃尔温·迪特里希极为不满,表示只给卡尔·本茨一周的时间。

于是,卡尔·本茨只得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在斯图加特理工学院谋得一份教职,一边教授机械原理和机械构造等课程,一边继续内燃机的研究。然而,斯图加特理工学院那些高高在上的教授们压根瞧不起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卡尔·本茨,不仅不接受的他的求职,还嘲笑他的研究成果是“19世纪的永动机”。

于是,卡尔·本茨只得再次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将自己制造出的少数样品卖出去,赚取以后的研究经费。然而,几天下来,不善言辞的卡尔·本茨却连一台样品都没有卖出去。

眼看着已经拖了几个月的房租,房东太太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自己的积蓄又很快就要花光,连基本的衣食都将无法保证,卡尔·本茨沮丧不已,闷闷不乐地向奥特伯恩大街49号走去,完全没有注意到街对面的“黑森林”啤酒馆里,两个陌生人正时刻注视着自己。

这两个陌生人真是容闳和秦谋,他们是昨天下午乘火车抵达斯图加特的。一下火车,他们就开始四处打听卡尔·本茨。原以为寻找这样一个年龄、相貌都不清楚,只知道姓名的人其难度不啻于大海捞针。却没想到,就连火车站附近卖咖啡的老太太都知道卡尔·本茨的大名,说他是个“制造永动机的疯子”。老太太还告诉他们卡尔·本茨白天都出来四处兜售他制造的永动机,晚上才会回到位于奥特伯恩大街49号的公寓。于是,容闳和秦谋商定,先休整一夜,想想如何说服卡尔·本茨,第二天晚上再去见他。

……

卡尔·本茨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奥特伯恩大街49号,他并不急着回房间,而是先把耳朵贴在客厅的门上听了一会儿,在确定房东太太不在家之后,这才掏出钥匙,准备打开房间的门。

这时,卡尔·本茨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轻的咳嗽声。

卡尔·本茨立即转过身去,只见两个陌生男人站在门口,正对着自己微笑。

卡尔·本茨可以肯定,自己绝对没有见过这两个陌生人,因为他们的面孔非常有特点,看起来像是东方人。在那个年代,即便是在斯图加特这种人员流动性极大的工业中心,也是很难见到东方人的身影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