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明朝第一猛人最新章节!
现在不过是中午,已经约好下午教天启皇帝广播体操,究竟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让皇帝这么着急,连一刻也等不得?
朱由诚翻身下床,不想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魏忠贤正好在旁边,急忙一把扶住,问道:“诚儿,怎么回事?”
“唉,害人害己呀,”朱由诚苦笑道,“肌肉萎缩,卧床一个月,结果就成这样了。”
“什么,要不要紧?”
“没事,只要勤加锻炼,很快就可以复原了。”
魏忠贤这才放心。客青青上前,搀扶着朱由诚上车。
一行人乘着马车朝紫禁城方向而去。
进了乾清宫,天启皇帝正在批阅奏章,见朱由诚进来,上前一把抱住他,说道:“你可算是来了。朕这里有件棘手的奏章,需要诚弟帮忙拿个主意。”
很快,他发现朱由诚竟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客青青搀扶,急忙询问原因,朱由诚少不得费点口舌,向皇帝解释一番。
朱由诚接过皇帝递过来的奏章,翻看起来。
奏章是内阁次辅孙承宗上的,大意是辽东乃是祖宗留下的国土,不可轻易放弃。辽东经略王再晋畏敌如虎,不敢收复丢失的国土,龟缩于山海关。而山海关离京城只有五百余里,一旦失守,后面无险可守,京畿将彻底暴露在建奴的铁蹄下,重蹈明英宗时期瓦剌围城的覆辙。他建议皇上挑选良将,收复辽东国土,营建宁远城、锦州城建立宁锦防线,御敌于国门之外。
朱由诚看完奏章,第一次对孙承宗有些意见。孙承宗现在是内阁次辅,可以说,他对明朝的家底不可谓不了解,知道万历三大征已经耗尽了大明国库,现在国库根本拿不出征辽军费。再说,在辽东建城就是消极的防守,根本无法打击建奴,反而会拖垮大明的财政。建奴之所以放弃辽河以东的土地,就是因为怕补给线拉得过长,故意把土地送给大明,希望大明重新占领,迁民耕田,然后麦熟之时,他又可以过来抢掠。这种方法,如同渔民饲养鸬鹚一样。换言之,历史上孙承宗之所以能建起宁远城和锦州城,是建奴希望大明在那里建城。而建奴不希望大明在那里建城,孙承宗费尽千辛万苦也无法达成目标,比如大凌河城,明军屡修,建奴屡毁。
朱由诚把奏章放在龙书案上,字斟句酌地说道:“皇上,收复辽东,皇上声誉大涨,但大明国力必将遭受重大损失。如果暂时放弃辽东,最难过的反而是建奴。辽东现在是一片荒芜,建奴千山万水而来,补给线拉得那么长,光吃就把建奴吃穷了,哪还有功夫来打山海关?而同意孙承宗的意见,在辽东建立无数城池,一旦建奴攻破辽东一城,他就得到一城的物资,反而容易使建奴进攻山海关。皇上,请您给诚弟四年时间,到时,诚弟一定率兵反攻建奴,成就皇上您的不世伟业!”
天启皇帝脸色阴沉,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他本来想装驼鸟,假装不知道辽东的情况,但孙承宗的奏章把他挤兑得避无可避。同意孙承宗的意见,他就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不同意孙承宗的意见,他就等同于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赵构。
“诚弟,你看,”天启皇帝指着一摞堆得如同小山般的奏章,道,“这些都是弹劾王在晋,主张立即收复辽东的奏章。你让朕怎么办?”
说着,天启皇帝随手抽了一本奏章,甩在桌上。一阵微风吹过,奏章翻开,露出殷红的字迹。
朱由诚干笑道:“这,这该不会是用朱砂写的吧。”
“你说呢?”
奏章上的字,全无笔锋,颜色暗红,显然不是用朱砂写成的,它是一封血书。
“那皇上是怎么想的?”
“朕现在处于两难的境地。打,大明承受不起,不打,朕承受不起。”
“要不,我们把内阁的六位阁老召来,一起商议这件事如何。这次弹劾王再晋,应该是孙阁老的意思吧。如果我们能说服孙阁老,再由六位阁老说服群臣,这件事情不就平息下去了吗?”
“唉,就怕不是他们被我们说服,而是我们被他们说服啊。你不了解孙阁老,他是朕的老师,雄辩滔滔,你未必是他的对手啊。”
“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希望孙阁老能够体谅大明和皇上的难处。”
见朱由诚也没有什么奇招妙法,天启皇帝便命人召六位阁老入宫议事。
六位阁老看到朱由诚先于他们觐见天启皇帝,倒也不觉得奇怪,京城官场早就流传说,“朱由诚是天启皇帝的狗头军师。”出了这么大的事,天启皇帝找朱由诚帮忙一点也不稀奇,不找朱由诚帮忙,那才稀奇呢。
天启皇帝开门见山,道:“众位爱卿,这次百官弹劾王在晋,你们是怎样看的?”
顾秉谦是内阁首辅,不得不开口说道:“皇上,大明官场上,谁不被人弹劾?事情做得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弹劾。不过,百官目标一致,弹劾一个人,未必无因,皇上请三思。”
孙承宗道:“王在晋畏敌如虎,坐拥雄兵,却守在山海关,不敢出关门一步。微臣听辽东之人说,建奴已经退回辽河以西,现在盘踞辽东的大多是蒙古鞑子。这些蒙古鞑子是被其他部落排挤的小型部落,一击即溃,可以说,现在是收复辽东的最好时机。但王在晋却坐视蒙古鞑子蹂|躏大明国土,这怎么不让忠君爱国的大臣愤怒呢?”
文东来、施凤来、黄立极、来道宗四个内阁阁老一齐点头。
朱由诚道:“各位阁老,在小年龄最小,本不该插话。不过,各位有没有想过大明的国库不足以负担驻军费用呢?现在国库的总收入为200万到300万两白银。如果在辽东驻军10万,光军饷就要120两白银,再加上军械、民伕等费用,国库即使把所有收入投入辽东,也不够用呀。那么其他地方的边军,还要不要发放军饷?”
孙承宗默然一阵,道:“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上的,战士在前方浴血奋战,皇上不应当从内库中掏出一点小钱予以奖励吗?再说,神宗显皇帝在世时,已经在征收辽饷,现在没有必要停呀。”
“你就不怕百姓不堪重负,起来造反吗?”
“朱由诚,放肆!你敢在皇上面前污蔑我大明百姓?我相信,为了平定建奴之乱,百姓甘愿苦上两三年。”
朱由诚见孙承宗如此理直气壮,不觉一滞,真想揪住他的耳朵,带他到民间看上一看。其实,建奴之所以能建立螨清,根本是趁虚而入,如果没有农民起义,这伟大的王朝,根本不会灭亡。
天启皇帝见朱由诚的脸气得通红,怕他二人吵起来,便问道:“孙大人,既然你认为王在晋不适合当辽东经略,那就依你,你再推荐一个辽东经略来代替他吧。”
“张鹤鸣怎么样?兵部尚书,一定知兵。”
来道宗冷笑道:“张鹤鸣和王在晋穿一条裤子,换张鹤鸣上,不是和王在晋一样吗?”
“阎鸣泰怎么样?他现在镇守辽东觉华岛。”
“他已经是辽东巡府了,怎么还能担任辽东经略?”
接下来,孙承宗把朝廷里勉强知兵的文官列举了一遍,但都被其他阁老否决了。
朱由诚冷笑道:“王在晋勉强还能维持东北边疆。难道说把他拿下,将士们就士气大振,可以冲过辽河,活捉奴儿哈蚩了。”
天启皇帝劝解道:“既然朝中暂时无人可以替代王在晋,那么就让他在那里再支撑四年好了。朕目前正在训练一支奇兵,四年后必横扫辽东。”
孙承宗只道天启皇帝说大话,怒道:“谁说没人可以镇守辽东?老夫就可以。”
天启皇帝一听大喜,孙承宗是他的启蒙老师,教授给他不少军事知识,在他心目中可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愿意镇守辽东,一定能避免朱由诚说的收复辽东国土的恶果。
“好,孙大人,果然是老当益壮,朕准了。封你为辽东经略,并加封太子太师一职。哈哈,有一位大明阁老镇守辽东,看那些建奴还敢嚣张吗?”
孙承宗只觉得嘴里发苦,怎么几十年了,还改不了快嘴的习惯。辽东经略,那是个好位置吗?最近这么多年,有哪个辽东经略的下场好:杨镐下狱;袁应泰自杀;熊廷弼本该死的,不过这老匹夫脸皮厚,卖了女儿,换了自由之身,可是也是永不叙用。
“不行,我得提些条件,把天启皇帝吓得收回这道命令。”孙承宗心道,“否则真是自食其果了。”
(如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五十二章三块写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