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第633章 看不见与看得见(1 / 1)

山河血 无语的命运 1658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山河血最新章节!

“哲勤,你应该知道,那件事牵涉很广?”

陪在管明棠的身边,李璜并没有注意到,现在他在走路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慢上管明棠半步,以让他走在自己的身前,这种潜意识中流露的习惯,甚至就连同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而此时,作为专员公署的顾问,对于管明棠的许多举动,他并不能够理解,就像那个《战区实业经济发展条令》,甚至是他以司令部的名义签发的,而在另一方面,现在战区司令部确实正在掌控着战区内的军政大权,甚至相在纳入战区的豫北地区,通过对各县县乡长官的“预备军”授衔,在这种军事管制下各县已经开始拒绝来自开封的行政命令。

现在第六战区司令部正在一点点的锐变成一个集军事、民政于一体的机构,或许,对于外界来说,现在这种锐变不过是刚刚开始,但作管明棠本人的顾问,李璜清楚的知道,在中央意识到这种变化的时候,早就到了无法扭转的局面了。

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发现,邯彰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这里实际上也是暗潮涌动,从鼓励内迁企业进入邯彰,到信用社与财政专员的联合施压,再到“资产委员会”的成立,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一步步的操控着战区的工业经济发展。

“牵涉很广?在邯彰,只有一个地方有这个能力。”

继续向前走着,管明棠一边走一边说道。

“除了这个地方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人,能够拥有这个能力。”

“嗯……”

朝着管明棠看一眼,李璜稍沉默了下来,他之所以没有一语点出,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是什么地方在操控这一切,表面上是那一个人,实际上,却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是公司!”

无奈的长叹口气,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昨天,我接到公司的报告,要对公司进行整合!”

“整合?”

李璜有些不解的看着专员,公司还需要整合什么?

“把公司的金融机构整合为“北方银行”,还有信托和保险机构整合为“北方信托”与“北方保险”,把机器制造行业整合为“北方重工”、“北方汽车”、“北方航空”,还有“北方冶金”、“北方矿业”,总之是全方面的资源整合,嗯,为了更好的为战争服务!”

仅仅只是一份报告,但在管明棠看来,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利用这场战争,完成“北方财团”的构建,首先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才能够更好的,更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而相应的是,随着资源的整合,“北方”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

“这,这应该是件好事吧!”

李璜的语气颇有些勉强,这是好事?不肯定,是坏事吗?

同样也不确定,但是整合后北方公司却能够的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防务委员会只需要把定单交给北方公司,公司就会整合邯彰的工厂生产军需,效率较之过去提高了许多,从这个方面看,应该是件好事吧!

“好事?以公有企业偿还债券,谁拥有最大的债券?是北方公司,不是其它公司,政府的投资,未来都会变成公司的产业!”

此时管明棠甚至忘记了,自己才是公司的实际拥有者,而不过只是一个经理,但在他看来,作为政府官员,他所看到的却是一个超级垄断托拉斯。

“现在,资产委员会已经开始制定建设规划方案了,在战区投资为15亿,用于兴建15座矿场和72家企业,设备不用问,是北方公司提供的,而厂矿设计方,是北方,工厂建设,依然是北方,建筑工人也是由北方劳务提供的,就连企业管理人员,同样也是北方的……”

摇着头,管明棠的语气中带着些抱怨。

“幼椿,知道我为什么希望那些内迁企业过来?”

反问一声,管明棠又自顾自的说道。

“就是希望将来他们能够参与进来,能够淡化一些北方的色彩,可是……”

“北方的色彩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浓了,就是那些内迁企业,他们同样也希望和公司合作,毕竟,公司有一流的企业管理运营经验,还有一流的技术,这些都是他们所需要的!”

李璜笑着说道。

“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北靠大树好乘凉,可大树会压死小树的,至多也就是一些花花草草做点缀罢了!”

冷哼一声,管明棠道出了自己的不满,或许,对于北方他曾有过太多的期待,但这种期待在现在,却让他对未来产生了些许忧患。这种忧虑缘自于急剧膨胀的北方企业,而且现在,北方企业集团正在一步步的朝着“巨无霸”的方向发展着。

“哲勤,要知道,北方,可是你的企业啊!”

李璜的话让管明棠猛然一愣,随后陷入沉默之中,北方是自己的企业,而且现在的北方还是自己一手嫡造的,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北方拥有几乎无尽的资源以及几乎无尽的技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技术,使得公司拥有了同时代企业难以企及的竞争力。

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公司的生产效率远高于同时代的企业,得益于数倍于同时代的生产效率,使得公司在支付了较高的工资后,其生产成本亦远低于其它企业,从而更具备竞争力,但也正因为,公司实际上拥有了挤垮其它企业的优势。

而是谁缔造了这一切呢?

是自己!

一时间,管明棠沉默着却是无言以对,是啊,北方是自己的企业,但是,如果这家企业挤垮了国内其它企业,那对于中国而言,又岂是中国之福?

“公司要整合,固然是为了发展,我想正像公司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为战争服务!”

“也许吧!”

摆了摆手,管明棠的视线投向远处。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总是人两面为难,整合公司的资源,生产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但……”

“哲勤,其实,既然他们鼓励公有资本,那对公有资本加大投资,也未尝不可!”

见管明棠陷入为难之中,李璜便说出了他的看法。

“嗯?”

对“公办企业”的反感,源自于后世的国企所作所为,正是因为“后车之鉴”使得管明棠对“公办企业”没有任何兴趣,即便是那些示范工厂,最后也是“简单处理”了事。

“其实公办企业,到也不是坏事,如果操作好的话!”

望着专家,李璜稍加思索,然后继续说道。

“在公署一次性处置各县示范工厂时,工厂大都是折股出售,而收购者大都为各县乡的本地士绅!我想,即便公办企业是建于邯彰之外战区辖地,其目的一是为了政府获利,二是为了联系地方,既然如此,那么战后,是否有可能将公办企业出售给本地士绅呢?”

“你的意思是?”

“专员,邯彰的农业改革,之所以未受抵触,且农民亦获其利,系得益于现代农技、良种、肥料推广,而其增产效应亦为世人所共知,以山东为例,其农技、良种以至化肥推广,无不先进专区,那么同样的农业政策是否能够用于山东,甚至全国各地呢?”

望着管明棠,李璜深知面前的这个年青人,之所以倍受国内推崇,尤其是中间力量的推崇,不在于其兴办工业,而在于其一举解决困扰中国多年的农村问题,在邯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同样的成功,却无法与全国复制。

“山东就做过尝试,但并不成功!”

管明棠摇摇头,语气认真的说道。

“邯彰的定租是按百六十斤定,推广良种后,财主不得地利,农民尽得地利,与其死守土地,财主更愿意售出土地,以获实利,这才有了邯彰民间资本的盘活,”

盘活资本,这是邯彰最成功的地方,邯彰与中国其它地区一样,民间的财产大都集中于田地,但在过去的几年间,邯彰却完全释放了这笔巨额财富,这才有了邯彰今天的工厂林立。其它省也曾试图效仿过,但却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7万万元!”

感叹着吐出一个数字,李璜望着管明棠时目中全是佩服之意。

“从民二十三年至民二十六年,邯彰民间土地交易总额为7万万元,民间实业投资超过十万万元,而同时,全国除邯彰外实业投资亦不过此数,其中还有外国投资!”

地利的释放,使得邯彰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工业生产,更进一步增加了农村收入,收入的增加亦刺激了消费,一座座现代新村于乡村耸立,而同时乡村工厂的出现,亦加剧着农村的变化。凡是到过邯彰农村的人都惊叹这里农村环境优美,且几乎各个合作社都有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齐备,每个乡村都有工厂,其实这些都是实施以工哺农、以农哺工这一“农业变革”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启始于邯彰实施的“农业改革”,而地利的释放正是促成改革完全成功的根本。

“哲勤,邯彰不过千万亩田地,即释放7万万元资本用于投资工商业,诺山东一省能释放土地财富呢?其会有多少资金流向工商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